近年来,淮北市烈山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坚持“大处着眼、细处着手、实处着力”工作思路,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聚力打造人民向往的美好社区。
延伸触角,建强保障体系链。强化组织引领。加强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建设,对标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主责主业,积极开展小区党组织建设全覆盖行动,搭建“街道党工委 社区党组织 小区党组织”三级组织体系。目前,全区16个城市社区共成立基层党组织91个,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党群服务站等特色党群服务平台59处。畅通反馈渠道。将社区微信群作为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借助社区网格员、楼栋长力量,建立健全信息收集、问题梳理、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工作机制,广泛动员群众建言献策。以铁运社区为试点,首批“连心信箱”落户所辖小区,居民可随时提出意见建议,有效解决了居民“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困扰。搭建红色阵地。依托红色业委会、社区大党委,搭建红茶议事长廊、百姓说事点、清风亭等议事阵地,构建“说、议、干、评、晒”居民议事流程,实现社情民意“线上”收集,民生问题“线下”处理。今年以来,接到群众反映的道路交通安全、环境卫生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诉求1600余件,办结率超90%。
开辟路径,选优基层强力量。推行“一站式”服务。以“四减四增”为抓手,推行社区工作“一岗通办”改革,培育“全科社工”32名,梳理整合社区承接的司法、民政等8个部门服务事项,厘清社区承办的社保缴纳、公租房申请等工作46项,着力打造“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的服务模式,实现“全厅开放、一窗受理、一站服务、一次办结”,居民满意度持续提高。注重“针对性”服务。发挥网格长、网格员、楼栋长作用,用好347名楼栋长、344名网格员力量,突出“一老一小”、孤寡残疾等特殊群体,分类建立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7类重点群体工作台账。全面推行社区工作者“一线工作法”,以群众“急难愁盼”的需求为导向,明确社区工作者日常工作中50%以上的时间在小区内走访服务群众,最大程度满足群众需求。实现“全天候”服务。推行ab岗工作机制,a岗为主要岗位,由社区专职网格员负责处理日常工作;b岗为备岗,由支部党员、楼栋长和居民代表组成;ab岗做到特殊情况相互补位、岗不缺位,实现服务无缝连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截至目前,居民直接反映公共设施维护、邻里调解等各类事项214件,化解率达100%,居民满意度从80%提升至95%以上。
整合力量,绘就多元共治图。下沉社区力量。由社区书记带队,每周定期“出摊”接访、议事,将“连心晨会”灵活设在街头巷尾、小区院落、银杏树下等场所,居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社区书记交流。无论是邻里纠纷等“关键小事”,还是充电桩选址安装等“小区大事”,都能坐到一起唠家常、共协商,切实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享。织密工作网格。全区共划分网格96个,形成“街道——社区——网格——楼栋长” 连心网格架构。以“群众有需求、网格员吹哨、书记报到、干部应哨”模式入户走访、收集信息、化解矛盾,采纳增设“一岗通办”服务事项等治理“金点子”153件,居民争当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合伙人”,真正把网格力量拧成一股绳。聚焦多方合力。创新“社区书记 大党委 党员志愿者”联动模式,共同开展“暖心敲门”“红色代跑”行动300余次,成立“蓝淮义志队”“440事事灵”等志愿服务队,开展知识讲座、义诊义卖、普法课堂等联建共建活动170余次。积极鼓励社会组织在各类服务阵地中提供多样化、差异化服务,共同构建美好便民生活圈。(王菊)
责任编辑:陈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