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金刚(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随着改革开放向深度广度不断拓展,改革方法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体现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内涵。
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方法论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通过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更好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紧紧抓住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就能为其他各方面改革提供强大推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改革方法的选择和确定不是随心所欲的,科学的方法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而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就是科学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成为最终实现全面深化改革预期目标的核心问题。
改革的系统性就是把改革作为一个由若干领域、方面、环节组成的系统工程。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人类社会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和发展的。注重系统性就是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系统本身与外部环境之间互为依存、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要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从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大局通盘考量,做到各领域、各方面改革的统筹兼顾,做到“十个指头弹钢琴”。
改革的整体性就是从全局和整体出发谋划改革,把握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提高改革的整体效能。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全面”,蕴含着对整体性的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就是推动各个领域的整体改革,更加注重各项改革之间的联动和集成,加强不同时期、不同方面改革配套和衔接,增强改革措施整体效果。增强改革整体性并不意味着平均用力、齐头并进,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推动改革,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
改革的协同性就是要形成推动各领域各方面的协同合力,产生“一加一大于二” 的协同效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注重改革协同性,是加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的必然路径,改革的协同性就是充分把握改革的时序和节奏,既要使不同阶段的改革在进程上相互协调,也要使不同领域的改革在步调上协同一致,使改革有条不紊、蹄疾步稳。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朝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聚焦发力。
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这不仅是经济发展,更是制度的完善。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涉及问题之多、领域之广、矛盾之深前所未有,必须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间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应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的内在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我们下一步要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现实为基础、问题为导向,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我国改革越往纵深处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越交织叠加,提出的任务和要求也更加错综复杂,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来解决。要敢于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着力破除中国式现代化需要解决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
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中国应对国际复杂局势的时代要求。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和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叠加,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需要处理好国际与国内、“引进来”和“走出去”、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等关系,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成为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的关键。
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规范社会权力运行和维护公共秩序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涉及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等不同方面。国家治理能力是指运用国家制度体系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有效推动制度执行的能力。国家治理是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体系。
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要求
坚持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统筹领导,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协同推进。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统筹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各项改革协同配套、系统集成的政治保证。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深刻领悟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不断提高思维决策水平。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做到服从大局、令行禁止,决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搞变通、拖延改革。要善于从全局和战略上把握改革的总体趋势、根本方向,既抓住重点也抓好全面,既抓好当前也抓好长远,统筹考虑战略战术层面问题。要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尤其对关联度高、互为条件的改革试点要统筹协调推进,对领域相近、功能互补的改革试点要通过综合配套试点推动系统集成,发挥好组织、统筹、协调、督促、推动作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汇聚改革合力。改革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总结吸纳人民群众在一线创造的鲜活做法,实现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要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改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确保上下同心同力把改革推向前进。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改革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最大限度汇聚改革正能量,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不断把改革蓝图变成生动现实。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前进道路上,我们既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实现发展和安全互为条件、彼此支撑。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注重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改革的实效性。围绕解决问题推进改革,是推动改革协同配套和系统集成的重要方面。要强化问题意识,做到哪里矛盾和问题突出,就重点抓哪里的改革,打通关节,疏通堵点,破除阻力,在共同研究解决问题上协同配合。创新是牵引和推进改革的动力所在,也是协同配套和系统集成的重要途径。要注重把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注重整体性、全局性改革的创新推进,也要重视发挥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把推广典型经验同推动面上改革结合起来,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创新。
责任编辑:王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