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新闻网-7411威尼斯

围绕制造强国建设布局科技创新

来源:2024-07-04作者:

作者:汤志华(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学分析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多次就建设制造强国作出重要论述。对此,要系统把握、深刻领会,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战略任务,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多次谈及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强调“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历史与实践表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强盛。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制造业体系,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我国长期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还不够多。面对西方国家对我国的遏制、围堵、打压,只有奋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不断取得突破,才能牢牢掌握发展的战略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立足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深入学习这些重要论述,有助于我们找准制造强国建设的重点任务。一是加快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和自主品牌。一流企业和品牌产品是质量、技术、信誉与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和品牌的发展水平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必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二是必须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许多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往往会先在制造业中得以实现,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走好了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只有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从根本上解决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才能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三是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我国在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进程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些核心零部件、关键材料的进口依赖度仍然较高,相关产业链“断链”风险隐患依然较大,约束我国产业链供给的堵点、卡点、脆弱点还比较多。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表现形式为催生新产业、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这些重要论述,为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前进方向。

其一,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随着要素成本的增加,我国制造业原有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减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和创新驱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当前,需千方百计激发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活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以人工智能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等为重点突破口,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的攻关,支撑产业和技术发展,提升系统集成能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创新突破,并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

其二,以先进技术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并非舍弃传统制造业,而是要针对传统制造业存在的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供给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运用新技术对产业进行改造升级,使之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方向发展。实践证明,智能化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通过打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互联工厂等智能制造新模式推进传统制造业产业模式、组织模式变革,对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其三,形成更多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加强对未来产业发展的统筹谋划。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加快推动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智能制造重点领域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责任编辑:王振华

    
1066vip威尼斯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杂志社1066vip威尼斯的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8楼联系电话:0551-62609367邮编:230001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