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两手抓”,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
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突出“新型”二字,创新理念与科技元素是新型工业化跑出加速度的关键所在。当前,阜阳市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潜能,不断注入创新理念,把新技术、新业态、新理念融入传统发展模式中,形成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新质生产力,有利于阜阳在新型工业化赛道中实现提级变速乃至弯道超车。从经济总量上看,2023年阜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23.7亿元,同比增长5.8%,总量居全省第4位、皖北第1位,增速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但是,“总量靠前、人均居后”的状况尚未改变,全市新型工业化发展不足,制造业结构中传统产业占比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未来产业占比亟待提高,推动科技创新、绿色转型任重道远,急需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调整经济结构,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为全市新型工业化注入强大动能,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发展新质生产力,倒逼制造业深度转型升级。科技改变未来。所谓新质生产力,就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从历史上看,制造业往往都是实现颠覆性、原创性科技革命的前沿阵地。当前,总的来看,阜阳市存在缺少支柱产业、头部企业,先进制造业规模偏小,开发园区效益不高等短板弱项,客观来说,这些基本状况,既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也为颠覆性、原创性科技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阜阳市委把加快建设区域性制造强市摆在“十个区域性强市”之首,正是因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处于生产链、消费链前端,科技创新潜力巨大、未来可期,对于增强全市整体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基于此,阜阳市大力发展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不断注入创新理念,持续提高科技含量,实施投资千亿元计划,支撑制造业“倍增”和二产“提质扩量增效”。2023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75家、总数达到1613家,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33.9%、27.4%,居全省第4位、第5位。着力构建先进光伏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大力发展新型储能,统筹推进新能源汽车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发展,80家“13581”龙头企业产值增长10.6%,颍东入围全省制造业发展十快区,阜合园区、界首高新区进入全省开发区30强,省级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达到56个,制造业取得长足进展,新质生产力支撑作用日益增强,不断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双向奔赴变为现实。
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化民生领域服务。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实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多好干活,人多也好吃馍。”对于后发地区的皖北重镇——阜阳来说,1000多万的人口基数,既是推进发展的巨大优势,也给提高民生福祉带来巨大压力,各类民生领域提供的服务,即使总量很大,一旦除以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均值也将毫无疑问被拉低,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也会受到影响。当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阜阳面临的最基本市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不足,养老、托幼等领域欠账较多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是面临的现实问题,解决这些群众天天有感的身边小事和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新质生产力大有可为。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民生问题亦不例外。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业态,以创新和科技为支撑,融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对民生领域发展形成强大动力,在满足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需求,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去年以来,阜阳市聚焦民生,努力办实事增福祉。民生类支出55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5.9%。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是省下达目标任务的2.2倍。与北京市西城区缔结友好区市,开启产业、文旅、教育、卫生等领域合作,从现实来看,这些领域都是新质生产力大展拳脚的广阔舞台,更是提高人均民生服务质量,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关键所在,对做大民生领域“蛋糕”,进而分好“蛋糕”意义非同一般。
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型工业化新引擎。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旗帜性抓手,加快建设区域性教育强市、科技强市、人才强市,打造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聚集地。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与大院大所产学研合作,培育科技创新型人才,实施科技企业倍增提升行动,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开展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攻关。围绕阜阳市十大特色产业,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通过应用场景开发,支持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落地应用。深入实施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和实用技能人才集聚行动,积极争取江淮英才培养计划杰出项目、领军项目和团队项目,培养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团队、产业创新团队、急需紧缺人才,让各类人才汇聚阜阳、迸发活力。坚持产业为基,“抓大育小”、梯度发展。深入实施工业投资千亿计划,壮大特色产业集群,紧盯“新三样”,拼抢新赛道,实施优势产业壮大行动,打造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基地,打造全国最大的线束生产基地、铸铝部件基地,打造绿色建筑建材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化学原料药基地等产业平台,引导优势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实施优质企业培育行动,实施“13581”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力争更多企业入选省“链主”企业培育计划。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倍增行动,积极推进智转数改,以数智赋能行动为抓手,滚动实施重大技改项目,推动“5g 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打造更多的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提升工业经济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去年以来,阜阳市着力构建先进光伏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全国最大规模钙钛矿组群项目签约落地。成功举办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大会,积极参加世界制造业大会,突出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全国单体规模最大漂浮式光伏电站全容量并网发电,全国最大新能源配套电化学储能电站并网投运,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规模498.9万千瓦,位居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