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明朝《四友斋丛说》记载:明初名将山云被朝廷委派到广西任总兵,其听说当地送礼受贿盛行,便问老吏郑牢自己是不是也要入乡随俗?郑牢答:“大人初到,如一洁新白袍,有一沾污,如白袍点墨,终不可湔也。”山云听后很受震撼和启发,此后镇守广西十余载,始终严格自律,以品行端正廉洁为百姓传颂。“白袍点墨,终不可湔”,在警醒古人的同时,对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也有重要的警示意义,党员干部当存“白袍点墨”之戒,从小事严起、从小节守起、从小德抓起,防微杜渐、慎终如始,真正把遵规守纪铭记在心、见之于行。
小事勿小视。堤溃蚁孔,气泄针芒。从一些党员干部违规违纪典型案例来看,不少都是在“小事不打紧”等错误念头支配下,对小毛病置之不理、对小爱好不加约束,在小事上不注意、不检点,把吃点、喝点、拿点、占点不当回事,在小恩小惠面前丢掉了原则,最终导致小毛病成了大顽疾,小爱好成了不良嗜好。事实证明,干部违规违纪无不是从“第一次”开始,而后一步步走向沉沦,“第一次”既是缺口,也是关口,守不住“第一次”便容易一而再、再而三,终而一发不可收拾。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党员干部要从小处着眼、小事入手,牢牢坚守住廉洁从政的第一道防线,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做到小事不放纵、大事不糊涂,炼就金刚不坏之身,让那“白袍”始终如新。
小节勿失节。尽小者大,慎微者著。小节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反映官品,小节不拘如同“管涌”,若不能及时发现处置,便会导致“堤坝”下陷、“洪水”泛滥,最终失控失守。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会“变节”,根源正是欲望“失控”。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小枝小节中,有人民利益,有干部名节,有组织期待,“宽一分”不行,“取一分”也不行。周恩来总理曾手书一份“党员守则”,对自己提出几项要求:不送礼、不拜寿、不迎送、不搞堂会、不坐轿、少宴会。他虽身居高位,但从不搞特殊化,几十年如一日处处以身作则,不愧为严于律己的杰出楷模。党员干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善于从“小节”上加强自律,从一点一滴中自觉规范言行,守住底线、稳住心神、筑牢防线,常掸“心灵灰尘”,常清“思想垃圾”,常掏“灵魂旮旯”,于细微处见修养、见精神,于细微中见气节、见品格,树立起新时代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形象。
小德勿失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小德即私德,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从政之基、成事之要。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最容易被忽视的是严私德,最不易做到的也是严私德。从部分党员干部违规违纪的特点来分析,往往就是因为有了“点墨”之染,才产生了不断扩散的“涟漪效应”,以致利令智昏、欲壑难填,直至走向犯罪的深渊。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人民。私德不立,公德难守、大德难彰。党员干部当秉持“暮夜四知”“暗室不欺”的敬畏和操守,在私底下、无人时更要慎独、慎微,始终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做思想道德上的清醒人、党纪国法前的自律人、勤俭崇廉中的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