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新闻网-7411威尼斯

当前位置:文明创建--文明风尚
来源:日期:2018-06-08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 ”

东方风来满眼春。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任务,确定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

3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全过程,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深入推进文明创建活动,坚定推动“两个文明”同频共振,为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丰润道德滋养、良好文化条件。

千里江淮传捷报:在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中,新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数位居全国第一;上榜“中国好人”总数连续10年全国第一;在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评选中,总数位居全国前列……一项项“全国第一”在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版图上标注着令人瞩目的安徽方位。

内外兼修 铸城市之魂

——淮北、蚌埠、宣城、安庆当选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当涂、天长、巢湖获评首届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我省新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数位居全国第一

文明,是一个城市的亮丽名片。

——2009年1月,马鞍山首获“全国文明城市”殊荣,成为中部地区第一个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城市。

——2015年2月,合肥、铜陵、芜湖荣膺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数量并列全国第一;马鞍山通过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复查确认,安徽全国文明城市总数达4个,在全国排名由第15名跃居第5名,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2017年11月,淮北、蚌埠、宣城、安庆当选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当涂、天长、巢湖被评为首届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我省新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数位居全国第一,创历史最好成绩。

成绩来之不易!

时间回溯至改革开放初期,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提起文明创建,很多人不理解:先要物质富起来,才谈得上精神文明建设;这个时候搞文明创建,会冲击经济建设。

而翻起当年一篇篇报道,不禁发现,开启文明创建,何等必要!

“每隔几米就可看到垃圾小堆,煤球灰、蔬菜皮、简易饭盒、剩饭菜……”这是“皖江明珠”芜湖当年城市街头的一幕。

至于有着“江南一枝花”美誉的钢铁诗城马鞍山,当时省外媒体的评价是:“钢铁工业的骄子,城市文明的矮子。 ”

“当年,省内主要城市环境状况都差不多,老百姓一方面对脏乱差的环境很有意见,另一方面抓创建却有抵触情绪。 ”一位“老创建”回忆,“抓省会带全省”,由于一些机关“大象屁股推不动”,合肥创建阻力更大。

“经济欠发达地区更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对外形象,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面对不足与弱点,1994年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咬定青山不放松,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发展的重要位置,在工作上科学统筹、政策上倾力支持、投入上全面保障,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省文明委、省委宣传部紧紧围绕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突出抓好顶层设计,聚力整合创建资源,在全省掀起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热潮。

时间是常量,亦是改革奋进者的变量。多年来,老旧小区改造、“三线三边”、“三治三增三提升”等一系列重要治理战役闯关夺隘,从淮北到江南,波澜壮阔的文明创建画卷徐徐铺展;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以实际行动擦亮安徽文明创建的金字招牌。

文明创建,城市“争牌”,群众获益。家住芜湖市镜湖区左岸生活社区的居民范大姐表示,小区旁边的保兴垾水系,原先是当地有名的“龙须沟”。每逢夏季,臭气与蚊虫让大家不敢开窗户。几年前,芜湖市政府将改造清淤水系作为一项民生工程,通过数年努力,如今的保兴垾已变成绿色长廊,岸边成为市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文明建设没有终点,创建永远在路上。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承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安徽文明创建,正向更新更高的目标奋勇前进!

崇德向善 立精神航标

———“中国好人”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安徽涌现出1209名“中国好人”,总数居全国首位

为改革立心,为发展铸魂。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面孔”频频亮相中国好人榜、全国道德模范榜,构成令人惊叹的“安徽现象”,为安徽改革发展凝聚起磅礴力量。

自“中国好人”评选活动开展至今,我省涌现出1209名“中国好人”,上榜总数连续10年全国第一;先后有19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总数居全国首位。

沈浩、高思杰、张劼、刘运英、李立兰……一串串闪光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一幕幕动人的故事,涤荡千万心灵。他们,是社会楷模,是道德偶像;他们,唱响了催人奋进的新时代英雄赞歌,矗立起江淮大地崭新的“精神海拔”。

像时针一样从不止步,高思杰用镜头深情聚焦脚下的土地;18年新闻历程,6000多件作品,十几种疾病,一个永远的伤痛;心在路上有牵挂,一肩尘土伴霜花,他用大爱回报社会,用大义丈量人生的高度!

烈火何所惧,防爆当先锋。在生死抉择之际,张劼只有一个信念:舍我其谁;在急难险重之时,他只有一个念头:必须我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淬火成钢的“英雄卫士”,在我们想不到、看不见的地方,守护着每个人的平安。

“安徽好人”层出不穷,并非偶然。这是江淮大地道德沃土深厚滋养,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必然结果。 1994年以来,我省坚持月评“安徽好人”;2008年起,持续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典型”评选;2009年开始,16市、105县(市、区)评选市级好人、县级好人;2014年起,增添乡镇好人、村居好人两级评选,把评选“触角”伸向更广袤的田野。

今年5月,我省继续深化“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启动实施“好人成名人”工程,充分发挥群众身边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让“好人”成为家喻户晓的社会名人、争相效仿的道德榜样和看齐对照的价值坐标。

志愿服务 聚爱心洪流

———2017年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我省15个典型入选,总数位居全国前列

在安徽,有这样一些人,令人感动。他们像一盏盏明灯,为需要帮助的人带去温暖,为社会文明照亮前行的方向。他们的名字叫做“志愿者”。

4月3日,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公布2017年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我省15个典型入选,总数位列全国第五。

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 5月25日至27日,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和2018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在合肥举行。在大会筹备及举办期间,1300多名志愿者,累计上岗约5000人次。

孙爽,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一年级学生。世界制造业大会期间,她作为志愿者服务于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前厅部,每天至少要站6个小时以上,有时候一忙就不能休息。但孙爽却十分满足:“时刻为各国嘉宾提供最好的志愿服务,绽放最美笑容,展现安徽高校志愿者的风采。 ”

只有以制度化的组织、规范化的管理、科学化的运作护航,志愿服务活动才能行稳致远。多年来,我省与国际接轨,启动并扩大省级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把对志愿者的记录回报用制度固定下来,不断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化、制度化。

“每次做完义工,社区就会把具体服务时间作为积分存入‘爱心银行’,当自己遇到困难或不便,他们会联系其他志愿者前来帮忙。 ”芜湖市镜湖区绿影社区志愿者吴萍开展志愿服务多年,在“爱心银行”储蓄数百小时积分。前不久,她自己不幸中风,一时缺人照料,社区知道后,马上安排两名志愿者帮助她渡过难关。

借助“爱心存折”存“爱心”取“帮助”,传递邻里互帮互助的美德。安徽创造性地探索出“爱心银行”这种新型志愿帮扶模式,孕育了友爱、奉献、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文化。

截至目前,全省注册志愿者超过350万人,各类志愿团体上万个。志愿服务精神的涓涓溪流,在千里江淮汇聚成爱心洪流。越来越多的江淮儿女争做志愿者,成为文明风尚的倡导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安徽,这片35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留下厚重道德文化印迹的热土,必将在新时代的浩荡东风里,以更加丰硕的精神文明成果,勇攀现代文明新高峰!

【责任编辑:史洪芳】


责任编辑:

    
7411威尼斯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杂志社7411威尼斯的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8楼联系电话:0551-62609367邮编:230001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