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纪律人人要自觉,互相监督切莫违反了,革命纪律条条要记清,人民战士处处爱人民。”在定远县朱湾小学的音乐教室里,一群孩子正在聚精会神地上音乐课,黑板中央挂着用毛笔抄写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曲谱和歌词。这是已经91岁高龄的严明友老师的课堂,他对孩子们说道:“我们今天学的不是一首普通的歌曲,它能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希望你们学会这首歌的同时,也能继承这种优良的革命传统,做一个懂纪律、守规矩的有用之才。”在严老师的课堂里出现最多的就是革命歌曲,而这些铿锵有力的曲调也总能让他回忆起过去的军旅时光。
革命种子,落入心田
定远县朱湾镇,是严明友出生的地方。儿时的朱湾,正是新四军抗击日伪的重要战场,在炮火连天的年代里,朱湾的热血青年们为了保家卫国而浴血奋战、前仆后继,参军、亲军成了当地的一种风气。耳闻目睹敌人的残暴和新四军同乡亲们的鱼水深情,严明友从小就在心中种下了革命的种子,一心想要加入部队,去战场上抗日杀敌。
1942年冬天,只有13岁的严明友报名参加了新四军,分在新四军二师政治部政工队,为部队演出。1943年部队实施“精兵简政”,他因年纪小被精减回家,重回学校。1948年8月,中学毕业的他第二次参军。虽没有上过战场,但经历过部队的打磨和淬炼,他的意志更加坚定、对自我的要求也更高了。1952年秋天,严明友从部队转业到盱眙县当会计。可他不愿意待在安逸的机关工作,强烈要求去条件艰苦的学校教书。领导批准了他的请求,于是,仅做了63天会计的严明友便前往当地的小学报到。在他心目中,做一名教师好比是政委,把文化知识和革命传统教给孩子,便能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有用的人,这一样是为革命做贡献。当年播下的红色种子,如今在他心中化成了一个“园丁梦”。
1955年,严明友调回定远县,先后在藕塘小学、年家岗小学、朱湾小学、朱湾中学承担音乐、政治等教学工作。由于在部队长期生活过,他始终保持着深厚的军旅情结,尤爱教授革命年代的红色歌曲,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学习雷锋好榜样》、《歌唱祖国》等。他说:“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革命的未来。要从小立大志,长大了才能精忠报国。我要利用三尺讲台这块阵地,对学生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今已是朱湾镇政府干部的宋运动仍记得自己上小学时最喜欢上严老师的课,不仅能听到许多革命英雄的故事,还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野外春秋游,大家打着红旗,一路行军一路歌。“印象最深的是每逢周末,严老师都会带我们到生产队义务劳动,帮助困难群众,坚决不在生产队或是群众家里吃饭。”
从教以来,严明友一直保持着简单清苦的生活习惯。常年身着同样的蓝色中山装,冬天就加上一件军大衣;住的是学校分配的十几平的旧瓦房,连像样的厨房也没有;每月工资的大部分都捐助给了当地的贫困群众。孤儿刘丹丹从小被人收养,家里穷上不起学,严明友一直资助她从小学读到大学。每当学校有学生读不起书要辍学,严明友定会登门家访,主动将学费送到学生家里。几十年来他资助过的学生不计其数。在困难时期,严老师还常常将自己的粮食和钱借给吃不上饭的乡亲,从不求回报。虽然他因为亲属历史问题直到52岁才达成光荣入党的心愿,可他在乡亲们的眼里早就是一名无私奉献的合格党员,展现出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忠诚和担当。
义务教学,大爱无疆
1990年严明友即将退休,按规定可以享受离休待遇,但他婉拒了这样优厚的待遇:“想想那些为中国革命牺牲的烈士们,他们没有享受到新中国的幸福生活,比起他们来,我幸运多了。党培养我这么多年,我不应该向组织上伸手要待遇、要福利了。”当时很多农村学校缺乏音乐老师,退休后的严明友也不愿闲下来,于是他每日步行8公里到附近的几所小学,义务为孩子们上音乐课。
1994年,上海的一家化工厂赞助朱湾小学50万元盖教学楼。为表示感谢,严老师到上海为化工厂当了一年多的义务“门卫”。后因心系校园,严明友仍然回到了故乡的讲台上。无论在哪儿上课,他都坚持不收学校任何报酬。为了不麻烦学校,他每天背着挎包步行去上课,中午就在教室里就着白开水吃自带的干粮。有校长提出要接送他或是让他免费在食堂就餐,都被他坚定地拒绝了。朱湾中学曾想给他换套大一些的宿舍,严明友说一个人住够了,坚持不换。义务教书30年,严明友只收过朱湾小学一个学期共500元的工资,那还是因为学校提前做了账,无法退回。
“活到老、学到老、教到老”,严老师一生都在践行着自己立下的座右铭。为了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和教学水平,严明友于2006至2008年暑假自费到北京参加中央音乐学院乐器培训班。培训班的钢琴老师在得知他已近80岁高龄还专程赶来学习,不由地感慨道:“您这么大年纪还来与少年儿童一起学钢琴,不是一般的人,真了不起!”在培训班的结业典礼上,学员们听说严老师还要回家乡教农村孩子们学习音乐时,都感动地报以热烈掌声,并纷纷和严老师合影留念。为了让家乡更多的孩子有条件学习音乐,严老师还自己掏钱为一些缺少乐器的学校添置电子琴。只要孩子们热爱音乐,他便会尽其所能地创造条件。
红色精神,发扬光大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严明友并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了不得的事,他总说:“我没什么可讲的。”但在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身体力行的影响下,这种至人无己、大爱无疆的精神逐渐散播开来。家住朱湾镇大户刘村的杨开武,是严明友先生的一位学生。1982年起,他便用自家房子开办了一所民办小学——复兴小学。办学花光了他的所有积蓄,可他一想到严老师如此高龄尚且还在义务教书,无论如何艰难,自己都应当坚持下来。如今,复兴小学不再只有杨开武一个人支撑,他的儿女们感动于父亲的坚持,陆续放弃外地工作,回家乡同父亲一起教书办学。
2006年清明节,严明友带领学生到朱湾镇东边的东圩村去给烈士扫墓。没想到当年的烈士墓毁损严重,还时常被水淹没,这令作为新四军老战士的严明友心情异常沉痛。自此以后,他四处奔走呼吁,亲自撰写当年新四军攻打东圩子的战斗情况材料并多次提交有关部门。在他坚持不懈奔走牵线的努力下,终于在2011年由政府筹资建成了现已作为定远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烈士陵园。筹资期间,严老师带头捐款2000元。2014年朱湾镇政府又修建“大户刘战斗纪念碑”,严老师再度捐款3000元。在这漫长又艰难的动员过程中,严老师将自己对革命先驱的感情和对故土深沉的爱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动力,投入到了对家乡革命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上,让家乡的后辈们也能牢记历史、不忘初心。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位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总担心自己对社会的贡献还是太少。他最大的心愿是在有生之年,为党的教育事业再尽一点绵力,为社会再发一点余热。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年在严明友的衣服口袋里一直存放着一张器官捐献志愿者的登记表复印件,上面是一段在2011年填写的遗嘱:“我的一切器官捐给品德好的工人、农民、战士患者。死后免掉一切丧仪,速将尸首送到接收站,盼不误时。”严明友倾其一生都在践行着革命战士的初心和使命,他将最初种在自己心间的红色种子重又播撒到生他养他的这片热土,将作为教师和共产党人无我奉献的情怀彰显得淋漓尽致,从容无愧地书写了自己平凡又辉煌的大爱人生。
责任编辑:史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