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新闻网-7411威尼斯

安徽泗县:产业扶贫“钱景”好

来源:日期:2019-01-31作者:王文海

贫困户在自家山芋大棚里干活

“我今年67岁了,肝脏和肾都有问题,家里还有个年迈多病的老伴,老两口的身体常年都靠药物来维持,年纪大了,没有经济来源,之前的日子真是难熬啊,现在好了,自从政府建了这个产业园,俺们家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每天除了有50元的工资收入,村里还把家里的4亩多地流转到合作社里入股分红,俺现在每年都能拿到七八千块钱的分红,再加上工资,够我和老伴花的了,多亏了这个产业园,是它把我们带上了致富的道路,感谢党的好政策,俺现在脱贫了,俺光荣!”黄圩镇王宅村已脱贫户卢丙侠自豪地说道。

同是贫困户的王梅英,家中6亩多的土地全部入股合作社,每年分红可达1万元左右,在合作社每年务工收入至少可达1.5万元。当别人问道:“王梅英你今年能脱贫吗?”她总是自信地说到:“当然能,俺不光能脱贫,俺还要致富呢!”

贫困户在果蔬大棚务工场景

泗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向笔者介绍:“ ‘输血’不如‘造血’,产业是致富增收的‘摇钱树’,贫困户要想实现脱贫致富,最重的就是发展产业,种下‘摇钱树’才能让他们实现收入可持续。”这是全县产业扶贫工作中的一个缩影。

位于泗县胡陈村的贫困户胡万侠是个年近花甲的普通农村妇女。一家五口人,除了两个年幼的孙辈,三个大人中两个是残疾人,一个是老人。胡万侠告诉笔者,原本一家人虽不富裕,却也衣食无忧,一切都在丈夫生病后改变。 1992年前后,丈夫被查出患有肝炎,慢慢恶化为肝癌。她带着丈夫四处治病,巨额的医疗费压得她喘不过气,“那时打一桶油,全家人要吃近两个月。没办法,不省不行啊! ”即便如此,还是没能留住丈夫,2003年,丈夫去世。 “那时没有新农合,治病的钱,有很多都是借的。他走了,借的钱我要还。”

贫困户在葡萄大棚务工场景

2014年,胡万侠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省农委结对帮扶胡陈村,在胡陈村建起了扶贫大棚。镇村经研究决定,免费扶持她家两个大棚,共3亩地。从此,胡万侠比以前更忙了,不仅要种好家里的十几亩承包地,还要种好3亩大棚。春天种一季红芋,秋天种一季蔬菜、蒜苗,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种地、管理、起蒜苗、卖蔬菜……两个大棚一年下来收入5万多元。胡万侠说:“有了这几亩大棚,俺家的日子好过多了!以前欠的账都还完了,现在,不论走到哪,俺的腰板也能挺直了,俺脱贫了,俺光荣!”

“近年来,泗县搭载扶贫顺风车,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丰富的优质,大力发展果蔬大棚、花卉大棚种植等相关产业,引进设施农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给群众的思想带来了切实可见的变化,给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切实可观的收益,我们越来越有信心在产业扶贫的大道上迈出更铿锵的步履,走出更广阔的天地,坚决啃掉精准扶贫脱贫这块硬骨头,坚决打赢精准扶贫开发攻坚战。”泗县农委主任赵亮信心十足地说。

据了解,今年以来泗县产业扶贫到村项目共26个,项目总资金3242万元,目前均已完工,168个行政村产业扶贫基地实现全覆盖,65个贫困村全部建成特色种养业扶贫示范基地,建成“一村一品”专业村30个。同时,全面推进“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引导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与贫困村、贫困户对接,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贫减贫激励机制,全县发挥带动经营主体448个,带动贫困户20872户,带动覆盖率97%,实现就业6505人。


责任编辑:王振华

    
1066vip威尼斯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杂志社1066vip威尼斯的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8楼联系电话:0551-62609367邮编:230001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