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经安徽416公里。随着党中央作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沿江近海、居中靠东的我省皖江各地正乘着政策的东风,全面融入国家“三大战略”,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连日来,本报记者深入走访我省铜陵、芜湖、马鞍山、滁州等长江沿岸城市,感受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开放发展气息,倾听八百里皖江奔腾不息的发展节奏。
构建大通道,通江达海联通世界舞台
今年4月9日,满载着2.2万余吨铁矿石的全国首艘江海直达船“江海直达1”号成功停靠马钢港务原料总厂码头。江海直达水运如今在马鞍山已成“家常便饭”,江河海航运一体化也渐成我省长江航运发展新的常态。“江海直达船型省去了中转环节,不仅节约了时间成本,减少损耗,而且契合马钢近年来推行的低库存战略。一般情况下,江海直达运输方式与江海中转相比,每吨铁矿石能节约10块钱以上,满载情况下物流费用能省20万元至30万元。”马钢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祁尚民对记者说。
位于长江北岸的滁州,自从来安县汊河镇的汊河港开通以后,滁州的家电、机械、电子、休闲食品、农副产品等可以从这里通江达海,运往世界各地,或者通过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网络南下北上、东运西输,让“滁州制造”走进千家万户。“我们先后考察了10多个地区后,最终被滁州地处南京与合肥两大都市圈的特殊区位交通优势、较低的制造成本以及当地政府的招商优惠、亲商服务吸引,决定从苏州来这里打造一个全新的生产基地。 ”在苏滁现代产业园,星恒电源(滁州)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宁说。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我省沿江各地依托黄金水道加强与周边地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积极推进航道畅通、枢纽互通、江海联通,一个覆盖水路、铁路、公路、航空的开放大通道正加快形成。
拥有36公里长江黄金水道的马鞍山实施“以港兴市”战略,依托马鞍山港、郑蒲港,打造江海联运枢纽中心,接连获批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肉类、粮食等进口指定口岸,获得了“国际通行证”和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今年6月份,位于郑蒲港的马鞍山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封关运行。
铜陵市实施拥江发展战略,推动一江两岸融合联动、协调发展,坚持东融长三角,北联合肥市,南连皖南示范区,构筑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同时,建设铜陵进境水果指定口岸,成为继合肥市之后安徽省第二个进境水果指定口岸,也是我省长江沿岸第一个进境水果指定口岸,并筹划建设进境粮食指定口岸。
11月30日,商合杭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北主塔成功封顶,标志着该桥主塔施工全部完成,到2020年大桥建成通车后,皖江城市芜湖、宣城又多了一条面向长三角地区的大通道。此外,芜湖市围绕“两环九射”高速公路网规划,积极建设以芜湖为中心的高速公路六大对外通道,2017年底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到284公里。去年,该市成为我省首批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同时,加快推进三山港对外开放。
随着南京实施跨江发展,南京江北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滁州市抢抓历史性机遇,在毗邻南京的天长、来安、全椒、南谯新区、苏滁现代产业园等地规划建设“大江北”协同一体化发展平台,积极融入南京江北新区,助力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
贸易大通关,优化环境促进投资便利
在芜湖海关报关大厅,记者看到一张查检合一工作流程图,企业只要进行一次报关,就可以完成海关查验和检验检疫两道流程,原先的229个申报项目精简为105项,大大提高了企业通关效率。出口大户芜湖长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点研发的厚度只有0.3mm的玻璃面板受到了全球主流液晶屏生产厂家的青睐。然而,显示器行业对交货时间要求很高,下订单后一周内就要收到产品。“海关协助我们企业把通关时间比原来压缩两天,基本上货物到了就可以通关放行,这就给我们抢来大额订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长信公司总裁助理朱立祥说。
为了助推优质安徽制造更快走出去,我省立足已有的各类主体和开放平台,全面推行关检合作,实施“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作业模式和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截至目前,我省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为8.05小时,低于国务院今年确定的目标时间8.2小时。
在沿江各地采访,记者感受到皖江速度。天长市的遥控器几天时间就出现在中东国家的商铺,欧美的化妆品、母婴用品通过保税区存放,网上下单后一两天就能送货到家。“海关、国检、税务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联动机制,通关单无纸化达到100%,进口通关时间平均1.17小时,出口通关秒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面落实,税控发票已实现网上申领。”据滁州海关天长通关监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前10个月,天长市实现进出口5.08亿美元,其中出口4.64亿美元,进出口企业总数超350家。
我省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创新外贸发展方式,以合肥、芜湖、马鞍山综合保税区为主体,积极创建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时,统筹口岸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今年5月18日开园的滁州市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已有33家跨境电商企业和第三方服务公司入驻,凤阳的玻璃、滁州开发区的清真食品等已通过这里走出国门,免费进入设在捷克、智利等国的海外仓。
此外,芜湖市对不涉及国家规定实施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实施备案为主的管理办法,铜陵市营造“四最”营商环境,在经开区试行工业项目“承诺即开工”审批制度改革,芜湖、合肥、宣城三市加入“g60科创走廊”,为长三角9个城市的企业和群众提供“一网通办”审批综合服务等,都为内外资企业入驻营造了优良环境。
产业大融合,深度合作实现高质发展
每个工作日早上,从南京江北新区向北开车20多分钟,到位于南谯新区的滁州高教科创城南工大开元环保科技(滁州)有限公司上班,傍晚再返回,对公司的几十名科研人员来说,已成家常便饭。“我们的技术研发团队中有70%的人来自江苏各大高校,销售在南京,研发生产在滁州,这种互补布局对公司发展很有利。”公司总工程师马俊感觉到滁宁两地无论是交通对接还是产业合作,天然有一种融合基因。
滁州市利用国家级产城融合发展平台,瞄准全球产业链价值高端进行精准招商引资引智引技,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目前,滁州经开区成为我省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滁州高教科创城成为南京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的科研及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基地;汊河科技新城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成为中车集团轨道交通重要零配件供应基地;苏滁现代产业园利用苏州工业园区的全球招商平台,渐成我省利用外资的一块高地。德国西门子、法国瓦卢瑞克、台湾隆达电子等知名企业纷纷落户。
“长江经济带”是“一带一路”的主要交汇地带,沿江各地正统筹沿海沿边沿江和内陆开放,建设开放大平台,培育国际合作竞争的新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这台高温双推板自动循环炉刚通过调试,准备发往德国,是公司出口的第9台机器,旁边的玻璃排蜡炉是即将出口的第10台机器,将发往泰国。 ”在铜陵四拓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总经理告诉记者,作为铜陵经开区今年以商引商重点企业,四拓智能装备公司是世界五百强企业艾默生易耗品玻璃封接高温氮气保护炉、表面处理设备等产品的最大供应商。该企业入驻铜陵经开区,延伸了铜陵装备制造产业链,壮大了智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群。
而在国家级芜湖经济开发区,集聚了3000多家企业,其中有29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59家国内上市公司在此投资兴业,地区生产总值逾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近2000亿元,成为“皖江开发开放的窗口”。今年10月12日,印度尼西亚北苏海螺水泥有限公司一期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正式投产,这是海螺集团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大力实施海外发展战略的又一成功实践,目前,集团已在多个国家投资建材水泥项目,产品和技术装备出口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芜湖市还积极鼓励奇瑞、美的、德豪润达、长信科技、埃夫特、海螺等企业走出去,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和参与海外并购,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通用照明光源、工业机器人、建材等产业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记者手记·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同饮一江水! ”长江之长,在古时让有情人只能千里遥望,如今却在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的政策下,把沿江城市一线相牵,并携手出海,奔向世界的怀抱。
在沿江城市采访,记者首先感受到对外大通道的畅通,让皖江与世界的时空距离越来越短,也为更大程度、更高水平的开放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其次感受到投资环境的优化和通关的便利。全球一体化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技术的运用,为全世界贸易往来、经济合作提速增效,也让人们的思想更加解放,意识更加超前。最后感受到世界各地经济合作、融合发展更加紧密、深入,时空距离不再是问题,体制机制不再成障碍,跨省上班下班、跨国投资并购、跨界合作共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世界因开放而更加精彩。
责任编辑:王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