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新闻网-7411威尼斯

当前位置:7411威尼斯-1066vip威尼斯--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

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观察②∣“智造”赋能 制造业迈上新台阶

来源:2024-10-11作者:史洪芳

本网讯(记者 史洪芳)参会外宾人数508名,同比增长63%;参展产品数量1万余件,同比增长233.3%;签约项目数量718个,同比增长22.3%;发布成果数量117个,同比增长67.1%……9月23日,以“智造世界·创造美好”主题的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合肥落下帷幕,取得了丰硕成果。自2018年世界制造业大会会址永久落户安徽合肥以来,这扇“窗”越开越大,让世界看到了安徽制造业不断进阶的“硬实力”。

聚焦前沿科技

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大会聚焦安徽省制造业发展历程,精彩呈现前沿科技发展新成就,“本源悟空”超导量子计算机、凤麟核集团“核电宝”、中科离子质子治疗系统、阳光电源1 x逆变器等一系列创新成果惊艳亮相。

开幕式上,视频发布了sc240超导回旋加速器、气凝胶/纤维纳米复合保暖材料、gw级钙钛矿蒸镀机等10项安徽制造业领域在国内外领先的新技术、新产品。

其中,我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完全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几何内核——合肥九韶智能研发的九韶内核amcax4.0尤为令人瞩目。该公司ceo郑裕峰介绍,九韶内核amcax 4.0全面支持高端制造业自由曲面高级建模场景,已成功应用于我国飞机、汽车等高端制造领域。基于该国产自主几何内核研发的高端cax软件打破了国外厂商的市场垄断,实现了从进口到自主研发的突破。“美亚大师数智化分选装备是国内首台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控制的分选装备,具备运行自动调整、状态实时反馈、异常智能报警等功能。”合肥美亚光电工作人员宋华琦介绍,该产品可保证农产品分选品质精准可控、加工全程托管、质量全程可追溯,技术水平稳居世界第一。

一项项前沿科技创新成果昭示着安徽科技创新的巨大潜力。2023年安徽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前列,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2%,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到49.1%,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0.3%,科技支撑产业作用明显。

创新,已成为当前安徽制造业发展的最强劲动能。不可忽视的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凸显。

近年来,安徽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了“扩容提质增效”。科技资源加速向企业集聚,企业研发投入、企业研发人员、企业研发机构、企业有效发明专利占比,均实现了80%以上。构建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培育科技领军企业11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1.9万家,居全国第8位;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超2.7万家,居全国第7位;科创板上市企业达24家、独角兽(潜在)企业32家,均居全国第6位。2023年,企业研发经费投入1027.6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81.4%;新获得的11个国家科技奖项目中企业占比超80%。

聚焦转型升级

推动制造向“智造”加速演进

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安徽省坚持以数字化转型为引领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到今年上半年,全省超八成的规上工业企业启动了数字化转型,超五成的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了数字化改造。

海螺集团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孵化了智能质量管理、矿山无人驾驶、智能包装发运和智慧物流供应链平台等科技公司,初步构建了数字产业集群。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智能质量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原燃材料在线分析,生料、熟料及水泥自动取样、送样、制样、化验、配料控制的智能管控,有效解决传统水泥取样代表性低、送样速度慢、质量管控效率低等问题。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认为,以“新”促新,就是要加快人工智能新产品、新业态的培育,为制造业创造出新的增长机会。以合肥联宝为例,原来每天人工排产需要6小时左右,智能化后每天排产时间缩减到只需要1.5分钟,带动产量提升23%。同时,把积累的技术、经验和能力提炼成7411威尼斯的解决方案和服务,还可为其他制造企业的智能化转型赋能。

工业互联网是推动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大会期间,发布了日前认定的22家安徽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及10家安徽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中心。据悉,目前安徽已累计培育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70家,连接设备数已超千万台(套),带动1.17万家规上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数量占全部规上企业的50.48%。

为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再次升级。在专场发布会上,羚羊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徐甲甲正式发布羚羊工业大模型2.0。其基于讯飞星火大模型v4.0的核心底座能力,工业内容生产、工业知识问答、工业理解计算、工业任务规划、工业多模态5大核心能力全面升级。徐甲甲表示,应用落地才是硬道理,羚羊用大模型技术助力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石油集团、中汽数据、美亚光电等企业智能化转型,正是基于这样的实践探索。

在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生产效能外,还要瞄准新领域、新产品开拓市场。展馆外矗立着一栋两层别墅,这正是荣事达集团携手合肥工业大学研发的智能房屋。“智能房屋由8个独立舱体组合拼装而成,依托三双智连工业互联网平台,集多项前沿科技于一体。”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洪洁介绍,荣事达采用装配式建造技术,使建造房屋全面实现工业化、标准化、产品化生产,“像造车一样造家”。荣事达智能房屋正是安徽传统家电(居)产业向智能家电(居)转型升级的缩影。2023年,安徽智能家电(居)产业实现营收1850亿元。

聚焦未来产业

为制造业创造出新增长机会

大会突出未来产业主题,聚焦人形机器人、量子信息、商业航天、深空探测等领域,集中展示最新产品和重大创新成果。“启江二号”“万小特”“星动star1”“蜗壳”“科曼一号”“小飞”……在未来产业展区,各种人形机器人令人应接不暇。

“小江小江,请给我递一个橙子。”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研制的人形机器人“启江二号”听到指令便立即行动,伸手抓取桌上的橙子并递到观众手上。该中心相关负责人康鹏告诉记者,“启江二号”身高180cm、体重60kg、全身具有38个主动自由度,相当于人类身体的38个活动关节,配合其它传感器,就能完成人类四肢能够做到的基本动作,如叠衣服、开瓶倒水、擦盘子等精细动作。与“启江一号”相比,“启江二号”具有更可靠的指挥中枢、更大的臂手操作空间、更拟人的行走步态、更强的环境适应性,满足智能家居、安防巡逻等场景应用需求。

作为全球首个集成大模型和多模态强化学习控制的人形机器人,科大讯飞第一代人形机器人“小飞”不仅能回答各种问题,还能执行复杂命令。科大讯飞机器人首席科学家季超向机器人发出指令“给我拿一些提神的饮料”,机器人“走”到桌前从水、果汁、奶茶、咖啡中选出咖啡并送到季超手里。在讯飞星火大模型v4.0的加持下,其整体运动性能提升2倍,复杂任务拆解成功率超95%,开放场景物体寻找成功率超过85%,交互能力也进一步提升。

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是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安徽省“低空经济”“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多点开花,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制造业发展新动能。安徽省确定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为“7 n”,即量子科技、空天信息、通用智能、低碳能源、生命与健康、先进材料和未来网络7大重点领域及方向,并根据全球科技和产业前沿动态培育n项新技术,到2027年,安徽未来产业创新策源、转化孵化、应用牵引、生态营造的体制机制将初步形成。

大会的成功举办是安徽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并取得丰硕成果的生动注脚。近年来,安徽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强筋壮骨”,聚力推动制造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2024安徽制造业发展报告》显示,过去五年,安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2%,增速居全国第6位。2024年1-7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高于全国2.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5位,长三角、中部和工业大省第1位。


责任编辑:王振华

    
1066vip威尼斯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杂志社1066vip威尼斯的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8楼联系电话:0551-62609367邮编:230001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