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新闻网-7411威尼斯

用诗歌点亮乡村孩子的梦想——记霍邱县户胡镇中心小学教师董艳

来源:2024-07-31作者:卫 莹

萤火虫,有梦想/提着灯笼照家乡/青草地,山坡上/哪里都有小灯光/萤火虫,追梦想/提着灯笼赶路忙/孩子孩子,你别慌/一盏一盏全点亮。

这是霍邱县户胡镇中心小学教师董艳写给自己学生的一首诗——《萤火虫》。

从教17年来,董艳用诗人的情怀做教育,给孩子们写诗,教孩子们写诗,在乡村孩子们的心里种下诗歌的种子,让诗歌成为点点萤光,照亮孩子童年的梦想。

董艳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

孜孜以求探索教学模式

2006年,从师范院校毕业后的董艳回到家乡霍邱县,在冯井镇的一所小学工作,那是她职业成长的第一步。为了“学做教师”,董艳一遍遍在寝室模拟课堂教学,将报刊中的优秀教师做法摘抄在备课笔记本上……凭着一股子韧劲,入职一年便成为一匹黑马。一路过关斩将,董艳拿到了县小学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打破了获奖教师的教龄纪录。

2007年,董艳在一次外出学习时,被城市孩子丰富的阅读环境所吸引。回来后,她看到简陋的教室,望着仅有的几本被学生传烂了的书,不禁问自己:“我应该为乡村孩子做些什么?”她决定要带班上的孩子“读起来”。

董艳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课堂,让学生讲故事,写作文时配上图画,把古诗改写成小故事等。孩子们的积极性被激发,学习热情高涨。4年时间,董艳与学生一起坚持共读,孩子们在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方面收获很大,整体表现突出。

2011年,董艳回到了家乡的户胡镇中心小学任教。由于喉咙出现了问题,不得不离开心爱的课堂。不能讲课时,董艳就坚持旁听其他老师的课程,并把心思花在了教育理论的研究上。

2013年,董艳病愈重返讲坛。她发现,村里很多留守儿童都不善言辞,怎么才能更好地和孩子们沟通呢?直到一次公开课上,董艳带着孩子们吟诵《清明》,看着孩子们沉浸在诗歌中如痴如醉,她突然发现了和孩子们心灵对话的方式。

那就是诗歌。自此,她探索“田园诗意教育观”,开启了抒写“乡土人生”、深埋“乡土情怀”诗意课程体系。董艳说:“通过乡土诗歌的吟诵,进一步锤炼孩子的语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还可以帮助他们形成合作意识。”

引领学生爱上诗意阅读

“儿童诗短小,孩子很有想象力,容易接受,都很喜欢。”董艳首先开发“那诗意在乡土的歌”课程,引领学生爱上诗意阅读;开启“乡土乐”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对农村中的人、事、物等进行挖掘,创作诗歌;针对留守儿童,研发“远方的诗”课程,孩子和父母之间通过每周一封信的书写,架起了“心桥”。

课堂上,董艳会带领孩子们诵读古诗、现代儿童诗,更会带领孩子把课文、古诗名篇改写成儿童诗歌。课堂外,董艳会带着孩子们去田间地头、去晒谷场、去河边林下,让孩子们用诗人的眼睛去重新观察身边熟悉的一切,在稚嫩的心灵中培植乡土之情。

乡村的黎明,在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中开启,董艳带着孩子们用诗歌对话,孩子们也因诗歌发生着改变。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吾后行。”通过诵读小古文《放风筝》,董艳惊喜地发现,午餐时,孩子们不再你争我抢,而是按秩序安静地排着队下楼。盛汤的时候,很多孩子都自愿让更小的孩子先来。

“新年到了/梅花开了/我们好快乐!”2016年1月,春节将近,董艳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小小的课堂作业,写一首迎新年的小诗。让她无比欣喜的是,学生小楠居然也写了一首小诗。小楠是董艳最特别的学生。因为患有先天智力残疾,她在课堂上几乎无法集中注意力。对于这样一位特殊的学生,董艳没有放弃,她每天早上都会抽出一点时间,给小楠读诗,教小楠读诗。两年多的坚持,终于让小楠写下了自己生命的诗行。

在董艳的带领下,师生共读了600多首儿童诗,她写了600多首诗送给孩子们,集结成诗集《为你写诗》。孩子们集体创作了3000多首儿童诗,集结成诗集《那诗意在乡土的歌》,30多个学生的儿童诗发表在《少年诗刊》等杂志上。他们参加各类各级比赛,屡屡获奖。在一次安徽省校园读书创作活动中,四人参赛,捧回了三个省级一等奖,一个省级二等奖,用实力证明了“乡村娃”不一般。

“一个个孩子,笑了/一篇篇写话,动了/一本本书,醒了/我们的董老师/很热情,天天钻进教室里/和我们在一起!”看到孩子们的诗,董艳说,作为一名教师,任何表扬都比不上学生纯洁的语言让人觉得幸福。

坚守初心扎根乡村教育

2015年,随着董艳的做法逐渐被认可,越来越多的城里学校向她抛出了“橄榄枝”。她心动过,也犹豫过,但她更舍不得自己的学生。这些年的教学中,孩子们给了她太多太多的感动,第一次写诗、第一次给在外务工的父母写信、第一次在省级读书创作比赛中获奖、第一次自信地站在舞台上……这些都让她不舍。

“我是农村人,做了农村教师,我应该有把农村教育做好的担当精神。我做的教育研究是为农村孩子寻找更好的教育,他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董艳动情地说。

从那以后,董艳坚定了她的初心,留在了乡村,留在了乡村孩子的身边。

2016年,在全国新教育研究院及霍邱县教育部门的支持下,董艳成立了“新教育萤火虫亲子共读六安分站”,进行线上、线下阅读和教育交流,教育服务覆盖了周边10多个县市、60多个乡镇,惠及8000多名师生。学生家长说,公益课程是农村孩子最好的“营养餐”。

2019年,董艳同一群乡村教师成立了“蓼城·燎原”成长团队,一同读教育著作,写教育叙事。疫情防控期间,他们以“抗击疫情,守护希望”为主题开展线上公益课程“晨诵 共读 说写”,惠及六安市2000多名学生,深受大家喜欢。

2021年,她组建了“霍邱县董艳名师工作室”,带着工作室成员进行教学研究,把自己在教育上的理论分享给众多乡村师生。

从教学新手到骨干教师,从安徽省特级教师到全国新教育十大榜样教师,一直以来,董艳从未停下脚步,她阅读、写作、思考、实践,让小小的乡村开出了一朵朵香气四溢的诗之花。

9月10日,恰逢全国第39个教师节,董艳当选2023年全国“最美教师”。对她来说,这既是一份褒奖,更是一种责任。“一辈子学做农村教师,一辈子甘做农村教师。”谈起以后,董艳信念如磐。


责任编辑:史洪芳

    
更多24小时新闻排行
专题推荐
更多视频
7411威尼斯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杂志社7411威尼斯的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8楼联系电话:0551-62609367邮编:230001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