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新闻网-7411威尼斯

匠心,在经纬之间“飞”扬——记安徽三宝棉纺针织投资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部主任马晓飞

来源:2024-07-31作者:卫 莹

他大学学的是会计电算化,却精研善攻,跨专业在纺织行业闯出了一片天地。

20多年来,他挥洒着青春与激情,一步一个脚印,用执着专注和踏实苦干扛起了企业技术研发的“大旗”,在纺织加工技术、化学纤维创新应用、新型结构和功能纺织材料等领域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先后获全国技术能手、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安徽省江淮杰出工匠、安徽省“特支计划”创新人才等荣誉——

他就是安徽三宝棉纺针织投资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部主任马晓飞。

马晓飞(右)和同事在实验室商讨新材料研究成果。李季/摄

潜心钻研结硕果

走进安徽三宝公司展厅,快热高保暖的极寒热力绒、在火焰中碳化的阻燃安全防护绒、干燥条件下高效防静电的抗静电安全防护绒、透气拒水的温煦拒水绒……一个个高科技新材料产品让人目不暇接。这些都凝聚着马晓飞的汗水。

2002年,马晓飞入职时,公司还是一家成立仅两年多的传统棉纺织企业,以棉纱、缝口线为主要业务。“半路出家”的他,一边学习专业书籍,一边向专家和师傅们请教,没过多久,便被公司调到了技术研发部门,参与产品的研发生产。由他主持研发的玉米纤维混纺布一经推出,就为企业打开了新的市场。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公司发展面临挑战,转型迫在眉睫。怎么转?马晓飞意识到,只有不断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他主动承担起与高校研发项目的对接工作。

2017年3月,安徽三宝公司与东华大学俞建勇院士成功对接,设立院士工作站,开启了公司由生产制造传统家纺向生产功能性纺织新材料的转型发展之路。

“院士团队来了之后,我才知道服装里面有这么多的科技含量。”马晓飞的视野被打开了,原来棉纺织的材料不是只有棉麻、涤纶,充满高科技的新材料,不但能用来做床上用品和衣服,还可以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高端领域。

为了跟上创新发展的脚步,马晓飞不断学习钻研,将一个个“问号”转变为“感叹号”。“不管是前期的生产一线技改、专利申请还是后来的技术成果转化,遇到不懂的,就要想办法弄懂。研发是一个漫长而枯燥的过程,既然选定了目标,就要一往无前,不甘失败,不怕吃苦,耐得住寂寞。”马晓飞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这些年,马晓飞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国家重点项目7项,参与省级项目11项。授权国家专利153项,其中发明专利8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3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1项,团体标准2项,主持编写企业标准13项,发表论文8篇。

在马晓飞的不懈努力下,安徽三宝公司转型升级为功能性纺织新材料企业,年产值从不足千万元跃升至上亿元,成功跻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行列。

成果转化新突破

在公司车间里,机器轰鸣,各种材料被送入生产线。它们经过自动打包、混合、称重、配比后,在高温处理下逐渐成形,再经过冷却过程,变成仿鹅绒结构高保暖絮片。

“仿鹅绒结构高保暖絮片具有轻质保暖、湿态保暖、柔软舒适、可水洗可干洗等优点,在完全浸湿的条件下仍能保持98%保暖率,且洗涤后回弹性好、不缩水、保暖率不降低。”马晓飞向记者自豪地介绍起公司的明星产品。

2019年,仿鹅绒结构高保暖絮片研发生产项目被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经过争取,马晓飞团队接下了这个项目研发生产的担子。当时,国内并没有生产仿鹅绒结构高保暖絮片的设备,要想实现稳定量产,只有根据相关原理和过往经验,不断尝试、调整。

那段时间,马晓飞奔波于生产线和实验室。每一批次样品的检验结果出来后,他都会带着大家和上一批次的检验结果对比,深度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尤其是在小试阶段,从原材料、辅料的性能筛查对比,到投入生产各项指标和样品的检测结果差异分析,再到工艺配方、技术路线的研究,马晓飞都亲力亲为、丝毫必较。

“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完成一个小的样品制作,证明技术路径可行,这是‘从0到1’。从生产端来说,是将技术简单化、工艺流程化,同时确保大批量生产产品的质量稳定,还要考虑节约成本。所以,需要对技术工艺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方便、快捷、稳定地实现量产,这是‘从1到100’。”马晓飞感叹道。

就这样,马晓飞和他的团队夜以继日,通过不断实践,6个月后,成果顺利转化,第一条生产线启用,仿鹅绒结构高保暖絮片实现量产,这不仅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技术空白,还打破了国外对中国的技术垄断。

2022年,以仿鹅绒结构高保暖絮片为内芯的防寒服,亮相北京冬奥会,为运动员、教练员和保障人员带去了更多温暖,赢得赛场内外广泛赞誉。

目前,公司的全自动智能化絮片生产线,年产能达3600吨,2023年实现产值超亿元,销售收入8000多万元。

薪火相传匠心梦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认真做。”多年来,马晓飞正是凭借着这样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做好“传帮带”这件事上,马晓飞身体力行、不遗余力。

“2006年我来公司,从事传统纺织产品的管理、设计等工作。在马主任的鼓励和带动下,我开始往纤维材料研发方面转型。”提起马晓飞,研发团队的技术人员荣小瑛满心感激。起初,荣小瑛对自己能否胜任新岗位很担心。为了打消她的顾虑,马晓飞手把手地指导,从纤维材料的选料、试验,到后期的数据分析,带着荣小瑛在研发岗位上一步步向前迈进。2019年,荣小瑛拿到二级纤维检验员资格证书,也学着师傅带起了徒弟。2022年,荣小瑛的工作室被认定为阜阳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5年前,刘圆圆还是棉纺车间的一名挡车工。由于工作细心扎实,2019年马晓飞推荐她参与新材料研发项目组,鼓励她沉下心来,认真学习,反复做实验。现在,刘圆圆已经从当初的“技术小白”,成长为一名高级工。“他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我一直记得他说的话,‘简单的事情重复做认真做’,只有一丝不苟,方能做出精品。”刘圆圆回忆道。

近年来,马晓飞在发挥技艺传承、技能推广、带徒传技方面不断取得突破,累计带徒168人,其中,培养带徒名师1人、技师1人、高级工63人。2023年,马晓飞技能大师工作室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责任编辑:史洪芳

    
更多24小时新闻排行
专题推荐
更多视频
7411威尼斯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杂志社7411威尼斯的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8楼联系电话:0551-62609367邮编:230001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