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新闻网-7411威尼斯

始终绷紧“过紧日子”这根弦

来源:2024-11-14作者:沈小平

日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这3起典型案例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纪律规矩意识不强,在党中央三令五申要习惯过紧日子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情况下,大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上马非必要非急需的建设装修项目,超标准建设装修。这些典型问题警示我们,习惯过紧日子,必须构建花钱问效追责长效机制,常抓常管、常管长严,抓出成效、化风成俗。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作风追求。从瑞金时的红米饭、南瓜汤,到延安时的小米加步枪,从新中国成立后的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到新时代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作风,是我们党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今天,在全社会弘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需要让人民群众形成思想和行动自觉,尤其需要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习惯过紧日子。过紧日子并非权宜之计、一时之举,而是必须长期坚持、贯彻到底的政治原则、工作纪律。

习惯过紧日子要在思想认识上。节用是手段,裕民是目的。党政机关少花一分钱,民生事业就可以多安排一分钱。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只有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真正精打细算,让有限财力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民生效益,才能让群众“钱袋子”捂得更紧、“菜篮子”拎得更稳、“好日子”过得更实,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从思想上“紧”起来,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把更多真金白银用在刀刃上、紧要处,让过紧日子成为习惯和自觉。

习惯过紧日子要在制度约束上。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习惯过紧日子,关键是强化制度约束,硬化预算刚性,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方面严格“三公经费”管理,做到无预算不开支,推动费用管控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转变,切实扎紧管住大手大脚花钱的制度篱笆。严格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强化预算约束和执行监督,去掉各种不必要的开销和花架子,坚决杜绝讲排场、比阔气,该花的一分不省,不该花的“一毛不拔”,做到“大钱大方、小钱小气”,集中财力办大事,就能着力为人民群众拼得更多“好日子”。

习惯过紧日子要在执纪问责上。财经纪律是我们党管党治党、严肃党风政风的“传家宝”。严肃财经纪律,能够促进公共资金资产资源安全高效使用,充分体现财政性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公共属性。要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执行各项财经法规和管理制度,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让过紧日子成为常态化纪律要求。一方面,强化日常监督检查,紧盯“财大气粗”、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挥霍浪费财政资金等情况,以有力监督促进各级党政机关和广大党员干部把财力用在实处、关键处。另一方面,对于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依规开展追责问责,严肃查处、通报曝光,让财经纪律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滋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对于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过紧日子,不是一时之需、应急之举,合理开支、避免浪费、摈弃形式主义应该成为一贯的、长期的、常态化的硬性要求。


责任编辑:王振华

    
1066vip威尼斯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杂志社1066vip威尼斯的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8楼联系电话:0551-62609367邮编:230001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