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如火如荼。自带“一体化”基因,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被称为跨界合作的“试验田”。宁马两市打破地域界限、行政壁垒,在规划编制、基础设施、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曾经,讨论长三角一体化时,体制机制常伴随“障碍”一词出现。如今,旧的、“有界”的“条条框框”被打破,新的、“无界”的“跑道”不断建立。
马鞍山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面提速,从市场要素的自发合作进入体制机制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体制机制运行更完备
近日,博望区人民法院和南京市溧水区人民法院签订《溧博法院司法协作机制协议》,架起了两地跨省域司法协作的桥梁,开启了两地法院“双向奔赴”新通道。
马鞍山与长三角城市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互动虽说频繁,但分属不同省份,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必须打破行政上的界限。
近年来,马鞍山市与南京市、上海长宁区、上海普陀区签订跨界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推动各县区、开发园区分别与沪苏浙城市县区、开发园区签订合作协议,分层次开展城市、城区、园区合作。
在此基础上,马鞍山市先后成立“加快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打造长三角‘白菜心’领导小组”和27个重点工作专班,制定一体化发展工作机制、督查调度机制,形成并动态化更新重点事项、重大项目、重点改革创新举措三套清单。
融入南京,是马鞍山的主攻方向。
今年3月,马鞍山出台《关于全面融入南京的若干举措》,共26项措施,包括干部能力提升、产业协同、科创人才、规划对接和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六方面。
“市县每年选派若干年轻干部赴南京跟班学习”“定期选派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园长)、教师赴南京跟岗锻炼”“将融入对接南京工作情况纳入市委年度和月度考核”,这些操作属性极强、动员意图明显的举措,显示了马鞍山市融入南京的决心。
马鞍山融入南京,除了“跟班、跟岗、考核”之外,还体现在产业、科创和规划对接上。
例如,从产业创新协作上看,《马鞍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围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软件和生物医药等产业地标,支持浦口—和县、慈湖高新区—江宁滨江开发区等毗邻地区共建产业集群。
上下联动、统分结合,马鞍山与长三角的合作交流更顺畅。
区域市场建设更统一
今年6月,南京都市圈放心消费一体化协作会议暨“消保条例”宣贯会在马鞍山召开,都市圈成员城市出席。
区域市场一体化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突破口。近年来,马鞍山市积极与长三角城市共同探索区域消费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资本市场、技术与数据市场及人才市场一体化建设,在要素跨区域流动、市场监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
2023年底,南京都市圈认证监管一体化协作机制活动举办,南京都市圈市场监管局的各成员单位共同签署了《南京都市圈认证监管一体化协作协议》。
协同推进南京都市圈城市认证监管一体化协作机制,建立南京都市圈认证监管成果共享信息互通机制,推动认证监管结果、行业发展成果互采互信。
作为南京都市圈的成员城市,马鞍山市签订了南京都市圈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合作协议,制定南京都市圈市场监管领域一体化工作要点,推进南京都市圈食品检验检疫等结果互认。
7月25日,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计划》)有关情况。《计划》的一项重点任务就是加强长三角科技创新跨区域协同。
聚焦科技创新,马鞍山向来步伐坚定。2022年,马鞍山市出台了《马鞍山市支持“研发飞地”建设实施办法(试行)》,支持全市企业积极建设“研发飞地”。此外,马鞍山成为安徽省唯一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试点城市;组建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马鞍山创新服务驿站。
科技交流频繁了,各种事项办起来也更顺畅。马鞍山市设立“跨省通办”专窗,实现长三角地区125个高频事项“一网通办”,南京都市圈内200个高频事项全程网办、线下代收代办。
与长三角城市同向发力,要素和资源流动起来,区域市场建设按下“快进键”。
关键领域合作更深入
6月20日,宁马两地公安机关在和县召开工作推进会,共同发布《宁马市级公安政务服务事项一体化标准化办理清单》,共计28项市级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审批一体化标准化。
这不是宁马两地公安首次“牵手”。去年2月,宁马两地公安机关携手实体化运作博望丹阳、和县乌江2个“两省一街”警务室政务服务窗口,共同向企业群众提供“户籍类、居住证类、证明类、业务咨询类”4大类12项公安政务服务,实现“进一扇门、办两省事”。
不同行政区划,为着同一件事双向奔赴,这在宁马交界处屡见不鲜。
生态环保方面,马鞍山与南京健全高效的联防联治协作机制。围绕《南京都市圈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修订版)》,与南京合作签署《宁马跨界水体水污染联防联控合作协议》,进一步完善跨界水体污染防控合作机制。与南京市合作签署《石臼湖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共同维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
交通方面,马鞍山开通至南京7条跨省公交专线,建成使用宁和公交换乘中心、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公交调度场、慈湖高新区界牌公交枢纽。
养老服务方面,马鞍山与南京市、上海长宁区签订养老服务合作协议,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教育方面,马鞍山与南京签订教育一体化合作协议,常态化选派中小学校长、干部赴南京等地挂职学习,引进江苏教育资源,共建南京市百家湖小学博望分校、和县南京明道学校。
医疗卫生服务方面,成立宁马两市医疗卫生合作委员会,推动本市医疗机构与南京鼓楼医院、南京中大医院等知名医院开展合作,落地合作项目45个,共建医联体7个,建成长三角名医工作室27个;挂牌江苏省人民医院战略合作医院、南京儿童医院和县分院。
一个个高水平体制机制的创新,一条条无界“新跑道”的建成,马鞍山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动能强劲。
责任编辑:陆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