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地、皖西南边陲,是全省唯一一个集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纯山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区“五区”于一体的县。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空气优良天数98%以上,被誉为“天然花园”、“天然氧吧”。近年来,岳西县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做活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两篇文章,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赢目标。
严守生态“底线”,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茭白田套养甲鱼,倒逼不使用化肥、农药,甲鱼喜食福寿螺和田间害虫,且甲鱼在田间活动和排便,又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田间杂草,能提高茭白品质。”岳西县主簿镇余畈村农民王艳华对这种生产模式很满意,近几年他在100亩茭白田里套养甲鱼,每亩茭白和甲鱼的收益上万元,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升。
像王艳华一样,岳西县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发展有机农业脱贫致富,这是该县大力推动发展生态产业给广大农民带来的实惠。
为守护好绿水青山,岳西县始终把生态红线作为维护生态安全的“生命线”、保护群众健康的“保障线”、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警戒线”。为此,在项目引进上,岳西县设置了4道门槛,即严禁化工类、高能耗类、高排放类、生态资源损耗类的项目入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任何发展项目和发展方式都以不损害生态环境为发展的底线。
岳西县充分利用山区气候资源,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种植,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茶叶、茭白、蚕桑等经济作物。目前全县有16万亩高山茶园,年产干茶5千多吨,“岳西翠兰”茶作为国宾礼茶享誉海内外,是著名的“中国名茶之乡”;有15万亩高山蔬菜种植基地,年产高山蔬菜16万吨,是闻名遐迩的“中国高山蔬菜之乡”;有6万亩桑园,是安徽省第一蚕桑大县,是历史悠久的“蚕桑之乡”。全县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36万亩、产品31个,其中认证有机基地6万亩、品种12个,正在打造全国有机食品基地县。“岳西翠兰”“岳西茭白”“岳西桑皮纸”“岳西黑猪”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在发展规划上,岳西县按照“努力当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统一的县域创新发展排头兵”的定位和要求,发挥岳西的生态资源优势,打造大别山“康谷”(健康之谷)。2016年岳西县委县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将大健康产业作为岳西绿色产业发展的首位产业,现已初步形成以休闲旅游为主导产业,养生养老、健体康体为补充的大健康产业体系。
推动乡村旅游,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金秋时节,暑气逐渐消退,大山里避暑热也随之退潮,分散在海拔800米以上乡村的300多个农家乐正开心盘点着收入。“岳西的生态环境好、景色美,来旅游避暑的游客逐年增多,今年到目前为止,我家收入40多万元,回头还有不少游客来看红叶,还能有几万元入账。”地处海拔1200米的包家乡鹞落坪村的红土情农家乐老板王芳脸上堆满收获的喜悦。这是岳西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给百姓带来的实惠。
如何引导群众在好山好水中求财,岳西县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推动发展乡村旅游,引导农民吃上“旅游饭”。2016年,岳西县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每年县财政投入不少于5000万元用于旅游产业发展。同时加大乡村旅游创建工作,到2017年底,全县共有省优秀旅游乡镇8个、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6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1个、三星级以上农家乐85家、“美丽岳西”乡村旅游示范点5个、“岳西人家”农家乐示范户78户、森林旅游人家42个、“徽姑娘”农家乐7个。
黄尾镇依托大别山彩虹瀑布景区成立彩虹之约农家乐协会,探索出一条“党员示范,景区带动,多业联动,精准扶持,景村互融”的“党建旅游扶贫”发展模式,引导农民开办农家乐、在景区或农家乐务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2013年以来,全镇乡村旅游累计接待游客达200多万人次,2017年,乡村旅游综合总收入1亿多元,乡村旅游直接或间接为贫困户增收1000多万元,带动200多户700多人脱贫。刘学虎是黄尾镇黄尾村长冲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6口人,近年来,刘学虎除在景区务工外,还改造提升了近3亩观光茶园,新建了一幢楼房,利用自家住房办农家乐,年收入达2万元,于2016年脱贫。
河图镇境内拥有明堂山、天峡、妙道山3个国家4a景区,森林覆盖率达到81%,岳武高速在境内设有出口。近年来,旅游收入连年翻番。为让群众分得旅游收入这杯羹,该镇通过镇村引导、农家乐协会牵头,推进农家乐普及发展,农家乐从2014年40家发展到现在的120多家,直接吸纳周边困难群众200余人就业,90户家庭350人因此脱贫。巍岭乡金榜乡村农家乐利用农村闲置房屋,通过“公司互联网农户”的方式,一年接待游客5000人次,实现收入40万元,带动周边12户均增收1万元左右;石关、鹞落坪等地通过“公司旅游电商农户”方式,吸引游客避暑疗养、休闲度假,“候鸟村”模式正在形成气候。
在包家乡,自觉保护生态已成为百姓的共识。“不砍树,不推山,居民门前屋后不过度硬化,一条水泥道路进村庄,一切与自然和谐共生。”包家乡村委会主任汪天佑说,过去毁林开荒、种药材,一下大雨就有泥石流,近年来,群众自觉收起斧头和锯子,一年四季河水都是清澈见底,乡村变成了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几年前,朱帮霞还是包家乡鹞落坪村的贫困户,过去靠打工、砍树、种药材勉强度日,后因丈夫出车祸、孩子读大学等原因进了贫困户档案。后来,夫妻一合计,决定临时将住房改建成农家乐,并挂上“朱大姐驴友驿站”的牌子。刚开门迎客就生意火爆,当年就赚了十几万元,现在每年毛收入超过40万元。像王芳、朱帮霞一样,全县农家乐年收入几十万元的不在少数。据统计,目前岳西县农家乐年经营收入达2.5亿元。
责任编辑:王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