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为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淮北市创新“四传一用”模式,着力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阵地,让“新思想”在淮北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聚焦“在哪传”,让“新思想”传得广。坚持因地制宜,不设门槛、不分受众,把符合条件的平台资源建设成为高标准、高质量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更近的距离、更快的速度、更广的覆盖,深层次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依托全市51家开放式党校、306所开放式村部(社区)和遍布全市各行各业的职工之家、妇女之家、青年之家、道德讲堂、市民学校等原有阵地,整合建成具备学习政策理论、培育道德新风、传承优秀文化、强化法治教育、提高业务技能、服务百姓生活六项功能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达到“1 1﹥2”的效果。坚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按照“六有”标准(有固定场所、有统一标识、有专人负责、有活动安排、有基础台账、有保障措施),在全市拓展建设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社区、行政村“两个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已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镇(街道)级32所、村(社区)级420所。注重“理上网来”,在全市各级政府网站、“两微一端”统一设立或转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e站”,在各级各部门同步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交流微信群、qq群,广大干群可随时随地观看“新思想”有关h5、微视频、微动漫、微宣讲等,原汁原味地聆听专家的鲜活解读,并体验参与融媒体互动,既“解惑”又“解渴”。
聚焦“谁来传”,让“新思想”听得懂。着眼于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层次受众群体的需求,积极组建各类人才聚合、专兼结合的传习队伍,让广大干群坐得住、听得懂、学得会。市级领导干部发挥“头雁效应”,率先到各级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讲党课、作宣讲,传“活”时代精神、传“清”理论政策、传“暖”干群心房。市直各部门和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负责同志纷纷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基层干群交流心得体会,在面对面、互动式宣讲中推动“新思想”入脑入心、践行见效。目前,全市各级党组织已开展传习2300余场次。从15万名注册志愿者中遴选一批传习志愿者,注重发挥以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老专家、老教师、老文体工作者、老法律工作者等为代表的老同志志愿者和以优秀青年学生、青年教师、青年扶贫干部、青年医生等为重点的青年志愿者两支队伍的主力军作用,让老同志发挥余热、言传身教,让青年志愿者主动担当、示范引领。目前,全市已建成市级总队、县(区)大队、镇(办)分队、村(社区)小组的四级传习宣讲队伍和网络,3400余名新时代传习志愿者活跃在全市各个角落,全力推动传习宣讲往“深”里走。自淮北市相山区西街道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家庭站点后,老党员传习志愿者孙本忠经常带领辖区党员群众开展传习活动,大家纷纷表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如同一个个‘红色堡垒’,吸引党员群众坐在一起,学理论、听政策、唠家常,不仅氛围好,而且效果实!”注重发挥智库作用,根据传习对象的文化水平、知识结构、接受能力、学习习惯等实际,采取“点单”的形式,定期邀请市委党校教师、在淮高校教授等学有所长、热心公益的专家学者上门开展传习,既讲清是什么、又讲清为什么,既讲清怎么看、又讲清怎么办,让大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更好地倾听党的声音、了解党的政策、接受党的教育。
聚焦“传什么”,让“新思想”记得准。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群众生产生活和淮北转型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设置传习主题、选定传习内容,引起群众产生共鸣、增强认同。对照中央部署、省委要求,把有关“新思想”的原著、原文作为标尺,动员和引导广大传习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传达解读好、阐释好“新思想”基本方略、具体内容、现实意义等,重点是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系列专题论述摘编等内容,联系而不是孤立,系统而不是零散地理解和传习,让大家记得住、记得牢。以全市各行业各领域的优秀代表、好人好事为传习典型,让广大党员群众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赶有目标。传习员孙燕飞通过讲述自己帮助“空巢老人”燕大爷、陪伴留守儿童张雨婷的感人故事,阐释了无私奉献、无悔青春的真谛,催人泪下、感人至深,激励广大党员群众爱岗敬业、服务社会;传习员周雪峰讲述自己树牢“幸福教育”的理念,把一所空壳新校创建成为首批“全国文明校园”的故事,在广大干群中叫响“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最强音。依托全市各级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深入宣讲阐释淮北市委、市政府以“新思想”为引领,按照省委李锦斌书记来淮调研时提出的“34155”目标要求,带领全市上下推动产业转型、文明创建、精准脱贫、棚改攻坚、生态发展等“好故事”,进一步让广大党员群众感知身边变化、聚力服务发展,为建设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加快转型崛起建功立业。
聚焦“怎么传”,让“新思想”传得好。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着力点,用大众化、通俗化、实用化的宣传手段,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好、普及好。结合全市开展的“入户连心大走访”活动,推动传习教育进农村,突出宣讲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农村环境“三大革命”等“新思想”中有关“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进社区,把“新思想”融入到传统文化、乡风民俗等活动,实现寓教于乐、以文化人;进企业,利用职工班前班后时间,重点宣讲“新思想”中有关企业发展、安全生产的有关论述,提振职工士气,弘扬“工匠精神”;进机关,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为广大传习员作示范、树标杆;进校园,抓住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采用互动问答、知识竞赛等活泼形式,激发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指引人生方向。组建20支文艺传习小分队,采取戏曲、大鼓、快板等形式,深入基层开展艺术化宣讲,变“单一教育”为“生动说唱”。传习员马庆山是一名从事淮北大鼓已有40余年的资深“草根”艺人,他将“新思想”有关内容编成唱词,用大鼓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唱出来,受到普遍欢迎。榴园社区居民刘正德感慨地说,“群众对大鼓非常喜爱,这种宣讲方式对我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如何发家致富帮助非常大!”同时,淮北市在传习过程中,注重增加互动环节,鼓励党员群众现场提问题、谈感受,上下互动,活跃氛围,实现了“新思想”百姓讲、大众听。全市上下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支持配合、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联动机制,并从功能定位、基本配置、师资来源、措施保障等方面进一步规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同时将运行管理情况纳入基层党组织标准化、意识形态、精神文明建设等考核内容,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动态督导机制,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深入健康发展。
聚焦“如何用”,让“新思想”做得实。坚持融会贯通,做到学以致用,紧密联系本地本单位实际,把“新思想”学习成果迅速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有效举措,全面提升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紧扣转型主题,全面落实“34155”目标要求,奋力打造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样板区。今年以来,全市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提升,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动能转换有序推进,质量效益持续改善,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利税、利润分别增长21.4%、37.7%,居全省第8位、第5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全市工业7.5、2.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2%,拉动gdp增长3.1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2.7%,较去年同期提高15.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的7.7:55.1:37.2调整为目前的7.1:54.0:38.9。特别是1-7月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增速达22%,居全省第2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不断提升民生工作水平。上半年民生投入占全市财政支出的83.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9%以内,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9.6%;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已开工建设,老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全面启动,菜市场、公厕、街心公园等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纵深推进。特别是抢抓国家和省全面启动新三年棚改攻坚计划的机遇,高质量高标准推进棚改攻坚收尾工作,继续保持全国全省先进位次。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大力宣传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法律道德等理论知识,因地制宜推行“一组一会”,即“一组”就是在村民小组或自然村设置党支部(党小组),“一会”就是因地制宜配套组建村民理事会,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村民理事会的协商议事作用,探索出一条以党建引领和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乡村善治新路子,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今年以来,全市1720个村民理事会共接待群众1.2万余人次,累计调处矛盾纠纷5892余件,化解信访隐患1128件,淮北市连续9年被评为全省综治工作(平安建设)先进市,群众安全感指数实现“五连升”,“皖北最稳定的城市、全省最稳定的城市之一”局面进一步巩固。
责任编辑:王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