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至12日,2018第十六届中国水论坛暨第二届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在黄山市举行。这是一次群英荟萃的盛会,一次源自实践共享绿色发展经验的交流分享,一次面向未来共话水生态文明的思想碰撞,进一步凝聚起保护流域环境、提升生态质量、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共识和力量。
从海拔1629米的休宁县六股尖发轫,清清新安江,逶迤东流,汇入钱塘。
千百年来,清清一江新安水情牵皖浙两省,哺育两岸百姓,是黄山和浙江人民共同的母亲河。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以来,位于新安江上游的黄山市,承载着生态保护重任,在守住青山、保护森林、呵护江水、美化乡村、优化产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更为保护与治理新安江指明了方向。
铁腕治江,新安嬗变。历经两轮试点、六载实践,新安江更清更净更美了,“生态共识”转化为积极的“生态行动”,成为实现绿色发展最深厚的土壤。
保护新安江,根植于内心
一纸杯烟蒂可换一瓶黄酒或酱油,20个废瓶子能兑换一包盐……休宁县流口镇流口村成立了全市首家“垃圾兑换超市”,一开张就非常受欢迎,每周两天营业时间可谓“生意兴隆”。“以前都随手丢了,现在我们都留好拿来换用品。”村民汪美红用39个矿泉水瓶换走两包盐。
在新安江源头休宁县,一个个乡村“垃圾兑换超市”,掀起了一场农村垃圾专项整治的“大革命”。“这种模式村民非常乐意接受,我们也顺势引导大家养成垃圾分类、处置的好习惯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休宁县流口镇负责人说。
“除了销售低毒高效农药,网点配送的农药瓶、袋子等农药包装物,全部由我们统一回收,送多少就得回收多少,然后进行统一处理。”徽州区西溪南镇琶村农药集中配送点工作人员方昌升说,农药废弃物一般属于不容易降解的物质,极易出现土壤和水源污染,是新安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黄山市在全省首创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回收等“七统一”的农药集中配送模式,不仅统一配送,而且进行废弃物回收,实现无害化处理。“配送的农药价格低,用完的包装有专人来收,现在河里面、塘边上、田埂旁,基本上看不到农药袋了。”村民张文彬深有感触。
“当地老百姓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了贡献,我们基金会也会以各种形式予以感谢和奖励。”2016年,全省第一家为保护水环境而成立的基金会——黄山市六股尖水环境保护基金会成立,通过发放“生态红包”,表彰优秀保洁员、先进生态村、“宜居人家”,参与环保公益宣传等。
“她捡起的是烟头纸屑,换来的是绿水青山。她并不比我们高大,却仍然让我们仰望。”这是基金会授予81岁老人方初花的获奖词。手拿着红包,方初花激动得热泪盈眶:“没想到把家门口环境搞好,年年还能领红包”。
在黟县偏远的宏潭乡宏潭村,农民汤新生建立了“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微信群,组织开展禁渔宣传活动、筹集资金采购鱼苗、发动村民义务植树,带动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环境保护。这些生态文明的践行者,更是促进了普通民众的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生态责任不断提升。
保护新安江,实践于行动
站在徽州区岩寺镇新四军点将台上,曾经巍巍屹立的大烟囱不见了,它们曾经是一座城市工业发达的象征,见证过一个时代的辉煌。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大烟囱成为历史,老厂房成为遗址。
按照“升级、搬迁、关停”的原则,黄山市鼓励现有的规模企业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改进生产工艺,搬迁进入循环经济园区。一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及资源性的行业)项目,不符合集中治污要求的项目,涉及生产和使用甲类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剧毒危险化学品、高强度危害毒性气体以及剧毒危险化学品、高强度危害毒性气体为主要原材料的项目,涉及危险工艺且生产工艺水平达不到安全、环保要求的项目企业一律被排除在外。
这是企业发展要经历的阵痛,但很多企业经营者主动做好环保工作的意识也逐步提高。
“把环保做好了,不仅整个生产成本下降了,还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收益。”严格工业固废排放后,徽州区泰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柯伯留深切感受到“变废为宝”的好处。过去,精馏残渣作为废弃的工业垃圾被集中处理,几乎没有经济效益,还给环境带来污染,如今,经过处理不仅可以解决污染问题,还可以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柯伯留算了一笔账:公司一年可产生50多吨粗钴料,一吨粗钴料的市场价格在5万元左右,一年仅工业固废多增加近300万经济效益。
从树立绿色发展新理念到推动绿色发展真行动,低碳生产会越来越成为企业的自觉选择。
保护新安江,厚植于理念
江中碧波荡漾,两岸绿意盎然,沿线徽风皖韵。从新安江歙县流域南源口到街口段,这里依山傍水,环境优美。过去,这里的村民守着绿水青山,却换不来金山银山,一些头脑灵活的村民利用新安江水面开展网箱养鱼。
如今,网箱退了,歙县利用该区域山水好底子,适时推出“游新安山水,探徽风古韵,赏山野特色,采四时鲜果,听绵潭徽戏,祈福千年古樟,观十里红妆,看鱼鹰捕鱼,吃农家土菜、尝风味小吃,购徽州土产”等一系列可供游客亲自体验和参与的生态旅游活动。
“我们这里山好水好空气好,很多大城市人来了都不想走。”村民张海龙瞅准大好形势,把自家的三层楼房改装成了农家乐,提供集住宿、餐饮、农事体验、生态文化于一体的农家乐休闲度假服务,他的年收入也从过去三万元涨到现在十几万元。
“旅游生态”实现了黄山市优质资源的强强联合,形成多点支撑、多业融合、多姿多彩的旅游新格局。
十三五以来,黄山市将加快推进“旅游”、新型工业化作为两条主线来抓,既高度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又更加聚焦产业发展和实体经济,努力走出具有黄山特色的调转促之路。
黄山市把“绿色基因”贯穿工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实施新型工业化,补齐短板,做足优势。在产业选择上,始终坚持“三个围绕、一个不上”;在空间布局上,始终坚持“三个集中”,在资源利用上,全面落实能耗、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努力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化利用水平。同时,通过建立扶持重点产业发展“1 n”政策体系,设立投资引导基金、产业发展基金、新型工业化资金、自主创新资金等,扎实开展“优势产业、百亿园区、大企业(集团)”三大培育行动,发展壮大主导产业。据统计,目前,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38.9%、对税收增长贡献率33%,均比“十二五”末提高7.8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王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