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加快皖北振兴进程中,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指示精神,结合安徽省委、省政府近期作出的聚力发展皖北四大重点产业集群的重要部署,推动新质生产力赋能皖北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调查发现,目前皖北民营企业亟需扭转“两少两弱”现象。一是市场经营主体少,高质量发展主力军作用不显。2023年,皖北地区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分别为75.3万户、230.7万户,分别占全省的33.9%、41.9%。二是头部企业少,产业生态建设不足。2023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中我省有7家企业入选,皖北地区无一家企业入围。三是科创能力弱,产业创新推动力不强。皖北地区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农副产品加工、化工、机械制造等产业链中前端,低附加值行业占比大,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较低,自主开发能力较弱。最后,内部管理弱,企业发展根基不稳。
解决皖北民营企业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皖北民营经济发展,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
强化政策引导,厚植创新创业理念。学习借鉴广东、浙江等先发地区经验,把培育创新创业生态作为一项长期坚持并不断更新的工程。面向皖北地区本土企业家尤其是新生代民营企业家,开展系统性、针对性、持续性培训,引导他们拓宽战略思维,提振创业信心和创新决心,勇于创造新产品、开辟新赛道。建立皖北民营企业家优才库,借鉴温州经验,探索选派皖北新生代企业家到政府部门担任“亲清政商专员”挂职锻炼,密切政商之间沟通联系。完善优秀人才回乡发展政策,鼓励在外务工年轻人“抱团”共同就业,待掌握一定的技术、产品、市场后回乡创业,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构筑产业生态,支持企业融圈进群做大做强。以皖北四大重点产业集群建设为引领,全面梳理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产业链高端提升和短板突破的目标方向,每季度向皖北民营企业定向发布重点项目合作、关键技术攻关、大宗物资采购等供需目录,提高本地供应链配套率,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启动实施皖北“千团万企”市场开拓行动,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加国际性、全国性展会,通过产业链招商、商事洽谈、资源对接、联谊活动等多种方式开拓各类市场,推出一批“皖货行天下”“皖北农品”等标志性产品。强化数字化运用,搭建皖北地区“一站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重点为民营企业提供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标准规范等一揽子服务和7411威尼斯的解决方案,打通各产业链堵点卡点,推广前沿产品应用场景,支持企业规模化经营。
优化创新供给,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向皖北民营企业注入创新资源,激发民营企业创新积极性。坚持创新不问出身,支持皖北地区龙头民营企业聚焦工业“四基”等产业链“断点卡点”短板,深度参与“揭榜挂帅”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打造一批“杀手锏”产品,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支持皖北民营企业与省内外高校院所、科研机构、行业龙头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联合研发平台,鼓励引导向上下游中小企业开放共享。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向皖北地区倾斜的制度机制,加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成果在皖北地区转化。支持皖北地区政府与省属高校共同设立产业引导资金,系统开展可产业化的前沿技术研究。探索定期开展高校“皖北周”科技需求对接活动,推进人才、科技在校地之间双向流动。
导入现代管理,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鼓励、倡导皖北民营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破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逐步推广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经营模式,推进企业治理机制现代化。加大皖北本土企业上市支持力度,建立完善“重前期、全覆盖”的企业上市全过程政策支撑体系,对重点企业安排“一对一”联系指导。完善企业家正向激励机制,树立经济潮涌前沿的皖北徽商新榜样,对优秀民营企业家先进事迹、突出贡献进行宣扬和激励,营造浓厚的正向舆论氛围。
(作者:单 媛 单位: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责任编辑:王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