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政策体系,切实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着力推动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各项公共事业发展良好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安徽省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1万所,在校生1192.4万人,专任教师65.4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5.9%,高于全国6.3个百分点。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93.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0.5%,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
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安徽省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床位数分别为5.07名、1.95名、2.23名和4.94张。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4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至4.09‰、16.42/10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文化事业创新发展。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安徽省美术馆、文化馆新馆等重点文化场馆规划建设,一批市县“三馆”提档升级。公共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三馆一院联盟”、县域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不断深化。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稳步推进。
养老事业稳步发展。安徽全省共有各类养老机构2501家,床位35.6万张,千人床位数36张。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达到73%,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超过50%。
区域合作提供重要支撑共建共享取得积极进展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安徽省一直重视区域之间的合作发展有很大关系。
具体而言,区域教育合作不断加快。一是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开展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共同推进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网络教研、远程培训、远程课堂教学等在线交流活动,开展网络结对共建。构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免费共享平台,促进区域高校合作,提高设备利用率。打造高校图书馆联盟,共建以数字资源为主体的区域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二是加强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与长江经济带省市职业教育交流合作。通过互派教师任教、互派干部挂职、共同制定教学标准、联合开发课程教材、合作建设实训基地等方式,推进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基地共享,促进职业院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三是推动优质高校合作。推动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与上海、南京、武汉等地优质高校合作,互设分校、分支机构。鼓励上海、南京、武汉等地优质高校在安徽省增加招生计划,为长江城市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医疗卫生协作不断加强。一是积极参与区域医疗合作。积极支持各医疗机构参与区域合作,省立医院作为牵头单位,带动安徽省25家三级医院加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医院协同发展战略联盟,发展区域医联体,落实分级诊疗,实现与长三角顶级医院无缝对接。省儿童医院作为牵头单位,积极参与筹建长三角地区儿童医疗联盟。二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改善基层服务条件。三是持续深入推进综合医改。将综合医改纳入全省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多措并举,深入推动医改工作。四是支持鼓励社会办医。制定出台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将社会办医审批权限下放到市县,鼓励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供给。
公共文化协同得到促进。积极参加长江经济带文化交流,参与筹建了长三角地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联盟,省图书馆参加了长三角地区有声阅读联盟。落实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培计划,三省一市互建教育平台,交流输送学员。近三年向浙江职业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同济大学等多所高校输送非遗传承人学员二十余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浙江省举办富阳竹纸研修班;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为黄山举办徽州雕刻培训班。
区域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一是推进医保区域协作。居民医保方面,与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签署协议,在医保异地就医费用结算、关系转移接续和定点医疗机构互认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目前,全省17个(含省直)统筹地区与长三角地区全面开通异地就医结算网络,共有244家医疗机构接入国家结算平台。新农合方面,依托县级结算平台与省外医疗机构通过“点对点”方式开展跨省即时结报;依托国家新农合结算平台与省外医疗机构通过“点到面”方式开通跨省即时结报。目前,省内患者可在全国2539个省外医疗机构开通跨省结报;省立医院等10家省级医院实现了新农合结算平台与省级平台、国家平台的互联互通,成为安徽省首批提供跨省就医即时结报服务医院。二是全面提升养老保险服务。建立全省社会保险待遇资格网上协助认证系统,与长三角地区实现异地居住退休人员信息核实全过程信息化、标准化管理。推行网络认证模式,运用人脸、指纹识别和互联网视频以及微信等技术手段,提升协助认证效率。
养老区域合作稳步推进。共同筹办首届长三角民政论坛,发布《长三角区域养老合作与发展·上海共识》,与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启动全面战略合作,推进长三角地区养老合作与发展。三省一市将围绕加强协作协商、统一统计口径、强化相互认证、便利异地养老、发展养老产业、强化联动监管、开发人力资源、促进科研培训等八个方面,推动资源共享、机制共建,努力实现高品质养老服务的共享发展。积极引进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企业来安徽省开展养老服务。铜陵市引进江苏三胞建设运营市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引进湖南养老品牌机构运营区级养老服务中心;安庆市引进上海邻鹿开展上门照护服务。
区域合作将进一步增强
关于今后的发展思路,安徽省将区域合作放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
一是加快区域教育合作。进一步加大区域统筹力度,实施相关发展规划、管理模式、重大专项“三个对接”,突出做好关键性、基础性、前瞻性制度建设,统筹完善长江经济带教育政策支持体系。探索建立长三角跨区域联合实验室,形成需求导向的联合共管机制。搭建职业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平台,探索联合建立涵盖行业企业的职业教育集团。共建基础教育校长及教师培训联动平台,开展相关师资培训和异地交流任职。联合开发区域教育现代化、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二是加强医疗卫生协作。支持长江经济带地区高水平医院到安徽省开办分院,或参与医疗合作,举办专科医疗机构。拓展区域医院发展联盟和医疗联盟合作范围,加强医院间人员交流和技术合作。强化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定期选派基层全科医生赴长江经济带先进地区和高水平医院进修学习。加快医疗信息化建设,统筹推进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努力实现区域间健康医疗大数据共建共享。
三是促进公共文化协同。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试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单位联盟活动,打造图书馆联盟服务品牌,生产读者活动衍生文化产品,建立健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联动、服务基层”的文化馆联盟长效运作机制。推进县域公共图书总分馆制,形成全面覆盖、均等便捷、实用高效的公共图书服务体系。在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期间,策划实施三省一市非遗交流展览及非遗传承保护合作共建。深入挖掘开发八百里皖江沿线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和发展优势,构建皖江文化产业带。积极争取列入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享受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同等支持政策。
四是进一步完善区域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完善医保业务协作长效机制,建立更高、更深层次的医保业务协同平台。完善异地就医政策,加强医保服务与管理。加强异地就医信息系统建设,扩大直接结算范围,统一经办规程,提升结算数量、质量与效率。落实就医地对异地就医服务的监管责任,共同维护医保基金安全。继续做好医保关系转移接续服务工作。加强养老保险区域合作,拓展职工养老保险待遇资格异地认证内容。
五是不断推进养老区域合作。逐步探索老年照护需求评估结果、养老护理员从业资格的互认互通。研究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异地结算机制。构建区域养老信息咨询、信息发布及行业服务管理平台。共同打造助推养老产业发展平台,制定区域内产业资本和品牌机构进入当地养老市场指引。推进区域养老智慧服务体系建设。
责任编辑:王振华